重庆大山女孩对话女足国脚

24直播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年04月14日 16:49

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唐伟 马建伟)近日,重庆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决赛现场中国女足以5:1战胜泰国队。观众席上,一群身着蓝色“追风计划”背心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——她们是来自重庆石柱县三河镇小学女足队员,也是2024年全国追风联赛冠军得主。这场赛事,既是国家队的主场之战,更是大山女孩触碰职业足球梦想的起点。

这些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孩子,以“小记者”“球童”等身份深度参与赛事赛后,队员蔺文婧用稚嫩的童声向国脚李梦雯提问:“夺冠后教练会请你们吃冰激凌吗?”引得全场欢笑。而李梦雯则认真回答:“坚持和团队协作比天赋更重要。”这样的对话,源自蚂蚁公益基金会“追风计划”的特别安排——让乡村足球女孩与职业球员“双向奔赴”。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,已支持超过200支乡村女足队伍,三河小学正是其中之一。

三河镇小学位于武陵山深处,学生中80%为留守儿童。2013年,学校在水泥篮球场上竖起球门,组建首支女足队。没有专业教练,体育老师带着学生在山路上练体能;缺少装备,社会捐赠的旧球衣被缝缝补补穿了又穿。如今,这座山区小学已建成人造草皮球场,培养出35名国家一级运动员,毕业生中20人考入同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,8人入选国家校园足球最佳阵容

“足球给了她们看世界的眼睛。”该校党支部书记、校长马建伟感慨。2024年追风联赛夺冠后,女孩们收到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布置的“家庭作业”:研读中国女足历史,理解“铿锵玫瑰”精神。在永川,孙雯与学生们击掌约定:“追着风跑的女孩,终将成为风。”

三河小学的蜕变,折射着石柱县校园足球改革的十年探索。该县成立县委书记、县长“双组长”的体教融合领导小组,出台《校园足球考核办法》,将足球纳入校本课程,创新“课内+课外”一体化教学模式。通过组建13个城乡教育共同体,152间“专递课堂”打破资源壁垒,实现“师资同盘、文化同系”。

如今,石柱已创建16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,构建起“班级联赛—片区赛—全县总决赛”三级竞赛体系,年均举办赛事超200场。2024年“三河杯”足球赛期间,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32支球队在此以球会友,山区小城正成为武陵山区的足球热土。

作者:杨国良 唐伟 马建伟

上一篇:世预赛国足将在重庆迎战巴林队

下一篇:返回列表